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3: 每天念四十九遍大悲咒求忏悔,念一年,生生世世的冤业解决掉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9.09.02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19.09.26)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唯识简介》全

慧律法师楞伽经(全)

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-70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(全 )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(全)


楞严经三 经前十门 03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3

慧律法师
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
好!诸位请翻开第5页,倒数第四行,【然此密因,】就是成佛的因,不生不灭的因。【即二种根本中真本。】二种根本就是:一个是真心,一个是妄心;就是一个是真本,一个是妄本。妄本,用妄心修行,就继续轮回;用真本修行,就直趣菩提,不要错用心!【经云:“无始菩提涅槃,元清净体,则汝今者,识精元明,能生诸缘,缘所遗者。”】这一段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,非常的困难。

我简单解释一下,我们无始劫以来,这个菩提涅槃,清净的自性;“元”就是本来这个清净的本体、这个体性,则汝今者,现在你用错心了,识精元明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,真心带妄,带妄的第八意识,但是,虽然带妄,可是,全妄即真,就像第二个月亮一样。月亮本来一个,但是,我们妄见月亮旁边又另外一个。我们现在就是用那个第八意识,真心带有虚妄的妄心在作用。问题:那么,你离开这个带妄的第八意识,你又找不到清净的本性,没有!因为我们错用心,用错了,所以,无量亿劫来一直往外,所以就能生诸缘,这个“诸缘”包括能所,能见的妄心,所现的境界,这个统统是清净心性所影现出来的,而不知道。

第八意识有见分、相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,就是根身跟器界,根身就是我们清净心加上四大,变成五阴这个色身。也就是说:我们清净心在里边儿;但是,被这个地、水、火、风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整个困住了,化作神经系统。清净自性不是神经系统,可是,又不能离开神经系统,如果清净自性是神经系统的话,那么,人死了以后,没有神经系统,那佛性就坏;佛性本来就不坏的。所以就是:清净心加上地水火风旋转,变成这个色受想行识,带妄的五阴身。

但是,悟了,五阴全部就是佛性。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?色即是空,色就是佛性;受即是空是什么意思?受就是佛性;想即是空是什么意思?想就是佛性;行即是空是什么意思?行就是佛性;识即是空是什么意思?识就是佛性。转识成智以后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就是如来藏性,就是菩提涅槃。因此我们因为不了解,物质跟精神来自同一个本体,来自同一个体性,见相二分,本来是来自一个自体分,自体分也就是唯识讲的自证分,自证分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。

记得!八识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第八意识阿赖耶识,每一个识都有四分,这个四分不是只有第八意识。眼识,眼睛这个就有四分: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;耳识,耳根也是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。举个例子来讲,譬如说:眼睛,就是眼根,神经系统见一切色法,就产生心理作用,这个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,第八意识是微细的,第二能变,变成第七意识,再来变成粗糙的前六识。所以,第六意识的分别,跟第七意识的执着,是怎么来的?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,是怎么来的呢?就是第八意识的见分,被染污了成执着,变成第七意识;第六意识也被染污了,变成分别事识,因此第七意识的见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。换句话说:第八意识的见分跟相分,本来是来自一个自体分,是没有分别的,本来就是菩提;但是,微细的变动,使它变成执着。

所以,见分就是精神作用,加上一股强烈的执着,包括晚上作梦都执着、白天也执着,二六时中都执着,执着就变成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就所有相统统出来!就是因为“我”为本位,定位一个“我”,然后三度空间,所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全部都演化出来。加一个第六意识的分别;也就是第八意识的精神作用,加上一个分别作用,就变成第六意识。那么,这个第六意识,有俱生的分别,还有后天的分别意识,有先天的,有后天的:先天的叫做俱生,俱生分别;对境界所起的,叫做分别事识。第七意识也就是俱生我执、俱生法执。那么,影现在外面的就是: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,就是同时执着就分别,执着、分别......

因此我们要了解,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,前面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变成五根,这个根身所攀缘。诸位!根身,器界是显性的,可以看得到的;种子是看不到的,是潜伏在八识田中里面的,根身、器界、种子,就是全部无论是隐、无论是显,统统包括在如来藏性里面,也就是识精元明,也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。

虽然是带妄的第八意识,但是,如果说你肯修行,了妄就是真,虽然是第二月,可是,眼睛好了,剩下一个清净的月亮。我们现在就是带着虚妄的妄心,而自己不知道。所以,你不能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,带妄的第八意识修行。因此我们了解,见分是这样子,相分、证分、自证分,这个就是精神跟物质,其实来自同一个体性。

 好!举个例子,譬如说:蜗牛,你看蜗牛有二只触角,对不对?(一个是精神,一个是物质。)可是,蜗牛一碰到刺激以后,二只触角怎么样?会缩回来,缩回来怎么样?就是它的身体的一部分。好!精神跟物质在凡夫来讲,是严重的对立的、严重的贪染的;但是,我们歇即是菩提,把精神的执着,跟分别的执着放下来,这个相,众相本来就空,因为众相本来就缘起的东西,万法本来就唯心所造。但是,我们众生不知道,精神起执着跟分别,就认为境界是实实在在的,不知道境界是空;妄想、颠倒、执着也是空。所以,精神跟物质变成强烈的对立,一直攀缘、一直计较、一直纷争、一直贪染、起嗔恨心,然后,其实精神跟物质缩回来,其实是你这一颗心在作用,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所以,我们不知道说:见相二分,来自同一个自体分;精神跟物质,其实来自同一个心性,因此严重的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一直弄得你死我活,不知道这是生灭无常的法。

好!再来举一个耳朵的例子,耳朵也有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。耳朵的相分就是动跟静,对不对?有动,就有声音,动态嘛!繁华的都市、吵杂的超市、百货公司吵杂,这个是动态,耳朵听得很清楚;或者是音乐,动。好!一个人到深山的时候,没有人跟你讲话,这就叫做静,耳朵的动、静,就是耳朵的什么?相分。知道吗?好!耳朵有什么作用呢?诸位!耳朵因为声音的刺激,而产生心理的反射。而这个反射作用,夹杂着执着跟分别。而佛陀说:执着跟分别,这个就是妄,妄心执着妄尘,产生不必要的烦恼。换句话说:我们的轮回的苦是很冤枉的;我们不懂得享受生命,也是很冤枉的,我们把自己弄得很辛苦、很痛苦,变成压力,也是很冤枉的!因为不知道能执着的那个心是空,所执着的境还是空!因此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所影现出来的这个外境,这个外境就是第八意识的果报,叫做正依二报,统统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世界,缘起如幻,不实在的世界,我们不知道。因此我们从一出生就发展五根,在座诸位!我们要了解,五根是为了攀缘这个境界而发展的。

在座诸位!我们要了解,我们生长的这个世间,如果有光线,它就会刺激我们的眼睛,让它继续成长;如果没有光线,我们的视神经就会衰坏、败坏。诸位!你看过大地震吗?如果一个人被压在大楼里面压住了,跑不出来,诸位!把他挖出来,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时候,抢救出来的时候,第一个动作要作什么?蒙上眼睛。你知道吗?因为七天七夜没有光线的刺激的时候,他的视神经会受损。所以,一个人长时间生长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时候,眼睛就会退化掉!因为没有作用,它完全会失去作用。所以,我们看这个科学,海洋生物学家去深海探测的时候,深海就没有什么光线,那些生物就完全没有眼睛。

因此我们要了解,哪一种时间、空间,哪一种环境,有的五根具足;有的只有耳根,像眼镜蛇,它的耳根就退化掉,完全听不到声音的。你不要看那个印度人拿一支喇叭在吹,它是跟那个喇叭在转,那个是吹给人听的!知道吗?吹出来的声音,眼镜蛇是完全听不到的,它的耳根完全退化掉!

 好了!能生诸缘,就是这样子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都有四分。那么,见分攀缘相分,统统都离不开自证分,自证分就是自体分,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,离不开!这个自证分,又有一个证自证分,自证分叫做自体分,自体分为体,证自证分就是用,来证明自证分是没有错的;证自证分如果当作体,那么,自证分就是用。因此见相二分缩回来,来自自体分,意思就是:我们无论千变万化的妄想、颠倒、执着,都不能离开第八意识,心如大海,能生诸浪,我们就是生种种的波浪,痛苦的波浪、执着的波浪,所以,不知道万法唯心所造的道理。

 缘所遗者。底下,缘所遗者,这句话很难解释,有多种的解释。缘所遗者,意思就是说:带妄的第八意识,能产生诸缘,往外一直缘,缘不到清净自性,却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。如来藏本来没有遗失,为什么讲遗失?因为没有显现出来,这个“遗”就是遗失。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没有办法缘到清净自性,却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,如来藏性所遗失的东西是什么?就是执着、分别意识,还有色声香味触法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统统是如来藏性所遗失的。真的缘不到,就像眼睛,眼睛往外看;可是,我们看不到眼睛。心也是这样,对境一直起妄想心;对境一直起分别念,可是,却缘不到歇即是菩提的如来藏性。所以,缘所遗者,就是:却攀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,就是没有遗失,好像遗失,因为还没有开采出来。

好!我们先翻开142页,因为这一句很不好讲,尤其是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,就非常非常的困难!142页,倒数第六行,能生诸缘者:以识精就是第八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虽然是妄,但是,本来就具足有精明之体,就是带真心之妄,真心带有少许的妄,叫做第八意识。如果不悟,就是全真变成妄;如果悟了,全妄即真,就是这样子。本具精明之体,由此识体即如来藏,由这个识的本体,因为识本来就是无体性,但是,存在真正体性的是如来藏性,所以叫做识体。识是没有体的,如果讲识体,那当然就是如来藏性了。能摄一切法,能生一切法,故日能生。能摄一切法,万法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一十八界,统统离不开第八意识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所影现出来的,就是根身、器界、种子,根身就是我们四大和合五蕴的根身;器界就是山河大地、宇宙,还有我们潜伏在微细的意识里面,就是我们的心,深藏在内心里面那一颗执着和分别,种子。

 那么,这个“种子”听不懂,如果我这样走过去,你们一个初学佛法的,假设刚刚来听《楞严经》,种子,你听不懂嘛,我这样走过去的时候,啪!一巴掌掴下去,他说:你怎么打我?种子就浮出来了。知道吧!那个八识的嗔恨心就起现行了,一巴掌掴下去,种子就马上跳出来!所以说:潜伏着。你不要看大家的脸看起来很有修养,那是没有一巴掌过去,那一巴掌掴下去,种子就马上跳出来,无明马上就现前,嗔恨心马上就起现行。能生一切法,能摄一切法,所以能生。

诸缘是指能缘还有所缘。这个能缘有分精神跟物质,譬如说:第七意识缘第八意识的见分,这个就是精神缘精神,就加上一层执着,是能缘。所以,能缘跟所缘,从第七意识来讲,都是精神作用。如果是前五根讲能缘跟所缘,那么,就是一个是精神作用,一个是物质。第六意识就不一样,第六意识也是缘第八意识的分别心,变成第六意识的一个分别作用,这个是以心法缘第八意识的见分,起分别。但是,如果是对外境来讲的话,叫做五俱起意识,也就是说:第六意识作为前五识同时起现行的一个作用、一个依据、一个依靠,所以叫做五俱起意识。

所以,这个能缘跟所缘有分二种:一个是精神攀缘物质,一个是精神攀缘精神。化作一念的执着,化作第二念的分别。知道吧!所以,有两种:一、八识能生,能生见相二分,见分为能缘,相分为所缘。见分乃转本有智光,为能见之见分,“能缘”就是依靠,要假借、借重于八识本体自证分。为什么呢?因为离开八识的自体分,没有见分,八识因为无始劫以来这个无明的力量太强,晦昧真空,把这个真空搞昏了,“晦昧”就是昏暗的意思;而成为顽空,顽空就是没有智慧,本来有般若的智慧,现在变成没有了,无明所显现出来的空。

本无可见,精神、物质本来是一体的,见分定欲见之,为什么见分定欲见之呢?经典讲:动念即见。连白天见;连晚上呢?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统统没有作用了,晚上睡觉作梦,有没有见?还是见啊,还在见,晚上作梦还看到钱啊、人啊、猪、猫、狗,看到种种的境界,动念即见境,这个唯识学讲的。动这个念,境就现前,不管有没有境界。譬如说:你打坐,如果把眼睛、耳朵闭起来,可是妄想相、现象还是会现前,一直想嘛,一直想,今天要做什么,白天做什么,相一直出来......晚上睡觉,躺平了以后,精神还继续作用啊,意识,深层的意识继续作用,为什么?作梦啊,一直浮现起来~~~可见,我们前六识统统暂时歇、停下来,我们的微细第八意识停不下来,意识停不下来的。

所以,见分定欲见之,于是空晦暗中,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,结暗为色,什么叫做结暗境呢?就是我们眼睛没有透视眼,透不过去,认为有一个四大之色,那是因为我们眼睛没有透视的能力;我们如果有透视的能力,像X光照下去,就剩下骨头,没有这种功夫!所以,佛有什么?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;我们只有一个眼,什么统统没有。《金刚经》不是讲:佛有五眼吗?我们只有一个肉眼,只能看着一点点距离,这一层皮穿不透的,这层皮如果能穿透,你就好修行了!

诸位观想一下:如果你用透明的玻璃瓶,把一个人所有的部位安装上去,意思就是说:从这个透明的玻璃就可以看到骨头、肺、心脏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直肠、生殖泌尿系统,然后,你的脑浆,那是因为我们这一层皮遮住了,看起来满可爱的,但是,把这一层皮剥掉,放在透明的玻璃,也做成一个人的形状,那个可爱、可贪、可着,完全就没有,失去那个味道。一眼就看到那心脏砰砰跳,因为那是玻璃的,是不是?观想一下,只有我想得出来,观想一下:唉!原来生命就是这样子!所以,结暗境为四大的色,一透视不出去,就变成怎么样?带起相分,就认为:有一个人喔,有一棵树、有一座山、有一颗星球了。为什么?因为色法透不出去嘛!

 带起这个相分,为见分所缘之境;而本生识海,而本生就是原来的,识,心识的大海,就是如来藏性还是缘不到。所以,我们的生命把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缩成一点点,为什么?什么都执着啊,他的生命就画一个圆圈,就是跳不出这个框框,跳不出这个局限,什么都执着,什么都束死(束缚)!

所以,什么是佛法?就是有宏观的生命观、有宏观的宇宙观:喔!原来一切法无我,万法唯心,执着,就把识海变成一点点的水,本来我们有太平洋那么多的水,我们现在变成一杯水,我执、我见,他懂的就是这一些,一点点,看不开、看不透、放不下,他就这一点点。心,二句话,贪嗔痴就起现行,容不下一切,就是这个杯子,一点点,倒多一点水,满出来了!一个人,你说他两句,变脸了,这心不是像佛陀这种大海。佛陀这种大海就是:什么逆境来,他都可以接纳,所以,佛陀的心就像大海。而我们的心就像这个小杯子,讲二句满了;再讲,她就警告他:我现在正在更年期喔,你少惹我,我是会打人的喔!马上就要停!因此我们把无量无边的大海、无量无边的宏观的宇宙,束缚在一点点的见解里面,这个就叫做众生。成佛就是一直放宽自己的胸量,一直包容,然后放下,歇即是菩提。所以,我们本生识海还是缘不到,故曰缘所遗者。

第二种解释就是说:七转识,就是我们上次讲的:第八意识初能变,是把清净自性变成第八意识,叫初能变。第二能变,是把第八意识变成执着,带有执着的见分、第七意识相分等等,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当然所看的山河大地,统统是我的,我们每天就是说:这是我的,我的车,我的房地产,这什么在作用?俱生我执,还有分别我执,与生俱来的就执着,后天再学习执着,那么,妄上加妄,哪一天可以解脱呢?这个就是七转识。七转识从哪里来?就是从第八意识来,第八意识;第二能变,变成第七意识;再第三能变,就是前六识。简单讲:前六识加上第七意识,叫做七转识,这个七转识,就像太平洋的海浪一直转动,眼见一切色,拼死命的贪着;耳闻一切声,拼死命的起贪嗔痴;可是,所起的统统是这一颗真心带妄的第八意识,统统这个在作用!

 现在讲一个很重要的选择题,如果有一选择题是:仇恨跟宽恕,这个选择题,诸位!你一定要选宽恕这一边,这个仇恨一卡住了,第一个,他的恶的心、恶的意识、恶的心法,会带动他的果报。仇恨会让你变成一只畜生;更大的仇恨,会下地狱,仇恨像火冒出来,会下地狱的!仇恨带给我们堕入三途;仇恨带给我们现在就生活得不愉快!所以,如果有选择的余地,没有听到正法没有话讲;听到正法,这是一个选择题,如果你选择了宽恕和原谅,你不一样,你的灵魂就会直接超生净土;就算没有往生极乐世界,超生净土,你生生世世也不会堕恶道,因为你有一颗怜愍的心、一颗宽恕的心。当然,每一个时间跟空间,所碰到的因缘不一样,我们不能说:大家一定怎么办。

 举个例子来讲:有时候是真的连法师也很难去回答这种问题。这几年前的事,有一个女居士,来请示师父,说:师父!我这种情形能不能受五戒?我说:什么情形?她说:在十岁的时候,被她爸爸强暴,小三的时候。好了!像这个事情,妈妈、姐姐、哥哥统统不知道。她因为不敢跑出去,在家就是连续遭到父亲这样子的玷污。她现在五十岁了,经过这个事情已经四十年了,她一直不原谅爸爸,她爸爸已经死了好几年了。我问她说:你有没有去拜你爸爸。我看都不看他!爸爸死,她也不出现,也不祭拜,可是全家都很纳闷,非常不原谅她这个女儿,说:到底你是发生什么事,可是,她又不敢讲。

 我就是跟她讲说:这事情已经成为事实,确实对你心灵有很深的重创,毕竟是自己的爸爸,发生这种事情很不幸,大家都不乐意见到的,这个叫做乱伦。是不是?那么,已经经过四十年了,你爸爸也走了,那应该要放下。而且那个时候才十岁而已,根本就什么都不懂!她说:师父!我怎么办?我说:现在有二个选择题,你一定要好好的冷静,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,仇恨跟宽恕、原谅。我知道你内心的感受,可以理解你这种痛苦;但是,仇恨跟宽恕,你选择一下。她说:还是要选择仇恨!一下子没有办法!我说:你回去,你这样还没办法受五戒!

经过了半年,她又来,说:师父!我选择宽恕!我说:对了!这就对了!你五十岁了,你也结婚了!她说:我要受五戒,我可不可以受五戒?我说:你可以,你爸爸不行!她说:为什么?我说:戒律学里面有讲,还没有成年、没有成长,不知道性是什么,这个不算,不是自己乐意的。我说:虽然说你自己不知道,但是,你要拜八十八佛。如果你没有时间,改成念大悲咒四十九遍,每天向菩萨求忏悔,跟你爸爸化解这个冤业,希望你生生世世不要再来互为冤亲债主了,你爸爸玷污你,你下辈子又变成转成他爸爸了,这个又麻烦大了!所以,你要选择宽恕。但是,要受五戒,你可以!她说:那如果我爸爸在世(能不能受五戒)?我说:你爸爸在世,是绝对不行的,这个叫做六亲行淫,这不行的!那出家,出家就更不用讲了,出家以后就不得戒体,名为贼住。这个不可以!经过师父慢慢跟她开导,因为这七转识,她就是一直转,四十年了!我说:你看,你这样一个仇恨的心,这个石头放了四十年。我说:可以理解你的痛苦。你可以的,每天拜八十八佛,拜一年,就可以受五戒。她说:师父!我看了一本书,说六亲行淫是犯不可忏!我说:不可忏叫做断灭了,佛法哪有断灭。佛性非常非无常,哪有断灭的东西?不可以这样讲的,你不懂法。可以忏,大悲咒每天念四十九遍,求忏悔,念一年,好好的忏悔,好好的念。跟爸爸的冤,爸爸虽然死掉,下辈子,bye-bye!bye-bye!感冒、头痛不再来!(广告词),阿弥陀佛!这样子,生生世世的冤业统统解决掉!

所以,讲到这个七转识,这个有多可怕,就是一直像海浪一样,在心里面滔天大浪,没有摆平过,碰到了师父,得救了!后来受了五戒了,有来感谢师父。我说:你这样就对了!她说:师父!您不可以把我的事情在演讲当中讲出去喔!我说:你放心!这是一个例子,我不会讲你的名字,你放心的!这已经好几年前的事了,我们做法师的,就是人家来师父面前禀白,我们做法师的就是有这个责任、道德、良心、因果,守口如瓶,拉链(师拟将嘴用拉链拉住),就这样,这是个例子。

 好!由第八识,相分境界而生。也就是七转识统统是缘这个外境,只有第七意识心缘心。为什么呢?以第八意识的精神,加一个执着,叫做以心缘心,就是第七意识。论云:“境界为缘长六粗,”长就是生,生义。也就是前面四粗;三细、六粗,我们有简单讲过了。也就是七转识,各有能缘的功用,(而六识能缘之力最殊胜。)所以,六识就是五俱起意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要动念,统统第六意识就显现,同时就出现,它的分别的功能、力量非常强!所以,凡是可以思惟的、想像的、妄想的,统统是第六意识。所缘即一切万法,皆从识生,“识”就是心,心识。而为所缘之境,故曰诸缘。

缘所遗者,此一缘字,作二解:一、以转识能遍缘一切,七转识能遍缘一切,而不能反转,反过来攀缘不到如来藏性,不生不灭的攀缘不到,而不能反缘,本生识海。这个如果没有逗点,那更好!以转识能遍缘一切,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;那这样更好,更明了!就是没有办法反过来攀缘,缘不到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之体。譬如说:眼睛有见,能够看到外边儿,能遍见一切,而不能反见自眼。既不能缘本识,则菩提涅槃元清净体,非失似失,没有失去,好像失去了,因为没有显现出来。所以,诸位现在虽然有菩提涅槃元清净体,可是,没开发出来啊,不失没有错;可是,像失去一样。为什么似失?因为起不了佛性的作用,就是像失去。所以,学佛的可贵处在哪里?在能用!诸位!这一句话很重要,能起佛性的作用,他才是真正的学佛,只有听经闻法没有用的,要会用得出来,碰到烦恼,把佛性拿出来用!故日缘所遗者,就是攀缘本性所遗失的。

二、缘就是由诸众生,迷此识精元明之体,识精元明就是第八意识,带真心的妄,但是,这个体是不生不灭的。虽然是生灭、是妄;但是,也不离不生不灭的体。迷则虽有不知,非遗失等于遗失,是谓缘所遗者。

问:“第七意识能缘第八识的见分,岂不能反缘耶?”答:七识,第七意识虽然能缘第八意识的见分,诸位!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也就是我们的精神作用,强烈的加一个我执,因此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什么相统统显现了,就产生对立了。因执之为我,故落于非量,非量是对现量跟比量。我们有三种量:一个是现量,一个是比量,一个是非量。

因为第七意识缘了见分为自我,是非量,因为是错觉!这个四大本来就是无我,他把它定位为一个“我”,那我所拥有的财产、妻儿、一切的境界,就什么统统叫做非量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错觉,而且是严重的错觉!但是,学佛本身可以走向正觉,由错觉一念转过来,就是正觉,错觉放下,就是正觉,功夫还是在离相。什么是佛?把生死、这个色身看得很开,什么都肯牺牲、什么都肯原谅、什么都肯退让,当老二也没有关系:你老大嘛,我老二。什么都站吃亏的一面,他日子也很好过,他内心里面有正知正见、正等正觉,他知道此是妄,彼亦是妄啊,此我相是妄;彼生命、财产亦是妄。 必遗元明之体,因为执之为我,所以,落于非量,必遗失了元明之体,正是缘所遗者,非同如如智,缘如如理,现量昭然可比。

翻回来,第5页,这一段因为特别重要,是修行人所应该知道的。第5页倒数第四行,说:【然此密因,即二种根本中的真本】,一个是妄,一个是真,所以,你要取真的,不要弄错方向!【经云:无始菩提涅槃,元清净体,则汝今者,识精元明,】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,【能生诸缘,】能产生种种,往外一直缘。【缘所遗者,】就是缘不到如如不动的智慧,却缘到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,如来藏所遗失的,就是妄执、妄念、妄境,就是这三个。如来藏所遗失的就产生了;如果如来藏不遗失,就正觉、正念、不执着;而我们提不起正念,如来藏就好像失去一样。

 底下说:【众生在迷,非失说失,实则人人本具,所应取为本修因者。十方如来,得成菩提,靡不依此因心,】“靡”就是无,没有一个不依照这个因地心,就是不生不灭的因地心,【而成果觉。此之密因,即是寂常心性,奢摩他体;】定的体。寂常心性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;我们会过什么日子,过烦恼的日子。“寂”就是寂灭;“常”就是真常,永恒的解脱心性,叫做寂常心性,永恒的解脱。所以,什么叫永恒?就是永远用大般若智慧,打破无明烦恼,永远不执着、永远不分别,乃至于死亡,亦放得下,这个叫做永恒。

【十番显见,】十次显见,显这个见性。【显此密因,非惟】,不只是,【近具根中,】六根之中。【实则远该万法。】也就是说:整个宇宙统统包含在如来藏性里面。【会四科惟是本真,】四科:五阴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;六入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;十二处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;十八界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。不只是说:五蕴身一转,佛性显现;诸位!包括整个宇宙,说:会四科惟是本真,【融七大】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见、识【无非藏性,】整个宇宙,精神、物质,统统化作正觉。所以,佛的境界,正依二报统统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。所以,什么叫做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?就是这个道理啊!四科: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惟是本真,这十八界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;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全部都化作真心如来藏,难道不是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吗?因此融七大无非藏性,难道不是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吗?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是物质世间;见和识是精神世间,难道不是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吗?

【明三种生续之因,】三种生续就是:一、世界,二、众生,三、业果,世界相续、众生相续、业果相续之因。意思就是说:一切世界,众生、业果,统统离不开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见、识,【示五大圆融之故,】五大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,示五大圆融之故。【全彰三藏,】就是空如来藏、不空如来藏、空不空如来藏。【不离一心;】还是如来藏性。【如来密因之旨,显发无遗矣。】就是整个人生、宇宙,其实同一个觉性。所以,佛陀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去伤害一棵树;也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去伤害一个众生,绝对不会这样子!为什么?都是他心性所影现出来的。什么叫做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?同体大悲就是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,同体大悲啊!什么叫做无缘大慈?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啊,没有任何条件,就是要对众生慈悲,就是这个道理啊!所以,我们刚初学佛法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都听不懂,看不来,现在可知道了,为什么?都是真心,都是如来藏,不离一心啊!

 【题中此一句,经中占三卷半之文,】好重的份量!【即答阿难所请三名中,妙奢摩他。第一卷阿难求示真心,文云:“开示我等,奢摩他路。”此三如来臧性,】空、不空、空不空如来藏性。【即自性本定,而能开解照了于此者,即奢摩他微密观照也。】

C、【修证了义:即称密因,所起之修证也。由阿难闻佛极显密因,天然本具,顿悟藏性,圆满周遍,喻如天王,赐与华屋,求门而入。】天王赐给我们华屋就是豪宅,你要找一个门啊!佛给我们这个法门这么好,指示我们大家都有如来藏性,怎么入门呢?

【而如来为答三摩提,】也是定,奢摩他、三摩、禅那都是定的名字。如来为答三摩提,【妙修行路,分门以定二义:】这二个非常重要!【一、决定以因同果,】以因同果,要不生不灭的因,才能变成、产生不生不灭的果。【澄浊顿入涅槃义。】“澄浊”就是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等等。澄浊:澄清这个污浊、五浊,顿入涅槃。【二、决定从根解结,】六根是打结的地方,也是解结的地方。所以,有一句话你们知道吗?解铃还得系铃人。你今天烦恼,还是要靠你自己解决。靠别人同情、安慰我们,暂时可以得到一点快乐;但是一个人肯自己彻底放下,幸福就在你左右,肯放下的人,到处都是奇迹。【脱缠】“缠”就是缠缚。【顿证圆通义。】【击钟,验闻性真常不灭;】有声、无声都听得到,有声就是动,无声就是静,不生不灭的真常如来藏性,无关于有声、无声,有声,听到;无声,也听到,也继续在作用,这根性,不生不灭的根性一直在作用,无关于动跟静、有声、无声。是不是?所以,真常不灭的佛性,一直在作用。

 【现佛,证涅槃生死无他;】涅槃、生死,没有另外一个地方,“无他”就是没有别处,就在六根,生死从六根起,涅槃也可以从六根入啊,看你会不会用啊?你以前看到一切境界,起烦恼、我法二执;现在看到一切境界,都把它当作是增上缘。你以前受不了你老公,念二句,就跟他变脸;你现在当作你老公在念《金刚经》给你听,消灾、消灾!以前你老公念二句,就不得了了,脸马上......现在有智慧了,老公念的时候,还面带微笑:嗯嗯!老公!你讲得很好,是我错了,我不对,我应该改进!这个老公觉得:喔!我这个老婆亲近慧律法师不得了!我以前一句话,她给我回答十句;现在听了慧律法师演讲以后,我讲了十句,她回答不出一句,还脸带微笑。所以,以后一听经:老公!我要去听经!去去去!不来还赶她来呢!受到这么大的启发,为什么不请她老婆来听经闻法呢?所以,你们回去要表现好一点,表示我们是有教化、有教养的佛弟子,要这样子才对,学佛才不会有障碍。

【绾巾,】就是系结。【以示结解伦次;】以来开示打结和解结的这个伦次,就是次第。【冥授,以选此方本根。】以选这个娑婆世界最方便的就是耳根,所以,要听经闻法,就是这样子了。你们现在福报可大了,幸福了,我这个《楞严经》啊,哪听谁讲《楞严经》给我听啊?像《六祖坛经》、大珠和尚的书,都是师父自己看的。这部《楞严经》谁讲给我听啊?那么,经过师父三十年的消化吸收以后,再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,让你很容易(领悟)!对不对?要不然打开那一张科判,我叫他看上面,他看下面;我叫他看左边,他看右边,因为找不到!就看不懂啊,没有办法!所以,你们现在是很幸福的,幸福的娃娃!师父三十年的消化吸收了,有师父来讲解给大家听,哇!这速度快啊!耳根一听,哇!马上知道这个道理是什么;要不然,你这一本自己看,看得来吗?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 第一套(全)

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(全)

楞严经三科判 01 :科判就是经文分段落来判别, 用简要的纲领提示出来

楞严经三科判 02 :六道轮回的升沉决定在人,投胎成人就有抉择的能力

楞严经三科判03 : 拜佛是以佛为榜样,要把频率调整跟佛一样愈拜愈像佛

楞严经三 科判04 : 圆瑛法师《楞严经讲义》共用了四十多年研读才写出来的

楞严经三 科判05 : 佛法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,完全没有意义的

楞严经三 科判06 : 这个听经不怕多,听一次有一次的感受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1: 楞严经是大乘的法门属于经藏,摄终、顿、圆三教在内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2 : 一个团体好坏,从这个“诤”就可以看得出来

史文章阅选读一

史文章阅选读二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